来源:上海信托圈
这几天,城投找信托公司退费用的事情刷屏了!
关于这事,某信托的风控总说:民营系背景的信托公司根本就不适合做政信类业务。
他们公司因为是民营系股东背景,所以这些年来基本就没做过政信类业务。
就早期做了一批云贵的政信业务,结果到现在还未能全部退出来。
催收至今也一直不见成效,不像央企国资股东背景的信托,他们可以调动的资源禀赋很多,化解债务的手段也很多。
现实中,政信类业务做得较多的信托都是央企、地方国资控股的信托公司。例如:央企背景的信托:华鑫、五矿、光大、中粮、金谷等;还有江苏、紫金、山东、国元等地方国资控股的信托;包括后起的山西、西藏、华宸等尾部地方国资控股的信托近期都在做政信类业务。
目前,60多家信托公司中,没有一家民营系信托在政信类业务领域做得很出众的。
其实,被要求退费的这家信托也是家民营系信托。
这家民营系信托近年来也曾被爆出地产、政信等项目风险事件。
另外,该信托实控人的行踪去向也颇为神秘,近年来很少在媒体公开露面。
不过,该公司的经营高管有监管工作经历,所以该公司的风险相对可控。
据政信圈了解,该信托非标城投业务的历史存量有限,面向城投领域的发展重心已全面转向标品化的业务拓展。
截止,2022年末该信托政信类业务总规模不超过百亿,所以风险相对可控。
另外,该信托在实践中开始摸索向服务信托转型,近年来也落地了几笔服务信托。
曾经,政信、地产、工商企业一度是过去十年支撑信托行业高速扩张的三大支柱。
如今,随着信托业务“新分类”的正式颁布,明确了信托业“回归本源”的路线,也宣告信托行业传统展业模式的终结。
尤其是,进入2023年以来,平台公司受到的关注度显著增加,地方平台公司的定融、非标融资违约舆情不断,其中不乏信托逾期的身影。
压力重重的信托业在新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下,其政信类业务的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。